吳啟民 先生
行政總裁 (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
踏入2021年新一年,新盤市場迅速動起來,先後有兩個全新樓盤開賣,除位於啟德Monaco之外,南豐集團公佈日出康城LP10首批定價,以首批單位訂價來看,兩大發展商開價較為克制,並且提供高成數樓按,目的吸納不同客源入市。雖然市場積壓不少新盤未開售,同期有機會出現多個新盤開售,競爭在所難免,然而,相信發展商不會採取低價策略推倒樓市。
原因市場積壓大量購買力,而公營房屋及私樓落成量比預期少,加上政府去年缺少大型土地出售,直接減少發展商吸納「麵粉」作儲備,要維持長遠穩定收益,發展商令惜售或採取稍低市價開售首批單位以吸引市場潛在買家,故樓價會穩步向上。
過去一年,疫情對本港及全球經濟帶來不同衝擊,當中零售餐飲業、航空旅遊業出現重挫,不少旅行社及航空公司相繼結業,本港失業率攀升至歷史新高水平,各行各業經營艱難,股市樓市亦不能倖免,成交量大跌,惟樓價跌幅未有出現「斷崖」式急挫,據統計住宅樓價指數去年全年只倒跌2%至3%之內,跌幅不及2003年沙士、2008年金融海嘯慘烈,去年樓價僅屬「輕傷」。
雖然現時香港疫情未完全回落,但是相比美國、歐洲及其他國家的情況尚算定。隨著疫苗可以開始接種,加上港人堅守防疫措施,在雙管齊下,疫情可望遏阻,經濟投資活動隨即展開。由於全球經濟大氣候是減息,在投資工具中「磚頭」向來被視為升值高及資金避難所,有利香港物業投資市場。另方面,市場資金仍十分充裕,根據金管局資料,香港認可機構港元及外幣存款已達15.7萬億港元,存款儲備十分充裕,為未來樓市奠下穩健基礎,整樓住宅樓價今年可望錄逾3%至5%的升幅。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2020年即將過去,樓市整體發展受疫情影響,發展商原本希望在第四季追趕全年業績,卻未能如願,準買家回流二手市場,令全年二手成交量上升,而一手數量下跌。展望來年樓市,只要疫情緩和,市場積壓不少新盤,屆時將同期推售,在新盤帶動下令二手樓市更加活躍,在一二手市場左右開弓下,樓市長遠向好可期。
雖然今年各行各業受到疫情的影響,尤其旅遊航空業及零售飲食業成重災區,但樓市表現不一。如早前沙田大圍站上蓋新盤熱賣,單一項目在不足兩個月內售出逾2,100多伙,反映市場的剛性需求大;而最近3,000萬至5,000萬元的豪宅亦錄得成交,個別更有超級豪宅創新高價,雖然成交氣氛不及1,000萬元以下的中細價樓,但都反映市場對住宅需求龐大,整體樓市仍然穩健。
展望2021年,疫症能否遏止直接影響本地經濟增長,預期本港明年可以開始接種疫苗,加上港人堅守防疫措施,在雙管齊下屆時可望遏止疫情。樓價走勢,基於本港剛需強、息口低、資金多及供應少等利好因素未變,配合疫苗面世及「磚」頭成資金避難所,利好投資者信心,相信整體樓市將漸趨回穩,明年樓價有望穩中向好。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近日天氣溫度突然驟降,一股寒風突如其來令人有點措手不及。同樣樓市受到第四波疫情爆發,進一步收緊限聚令,降至二人下,直接減低市民睇樓意欲,令二手交投有所減慢。新措施下新盤亦不能幸免,打窒發展商開售新盤步伐,相信本月新盤銷售量勢必回落。整體而言,後市走向仍需視乎疫情變化,以至疫後經濟復甦情況,樓市進入整固期。
在疫情肆虐下,導致不少企業推出無薪假期或裁員計劃,甚至抵擋不住「疫」情被迫結業,令香港經濟大受打擊。而疫情爆發至今對工商舖影響較深遠,本地住宅樓市所帶來的影響相對較少,樓價的波幅只介乎於幾個百分點之間。就以上月因疫情緩和發展商連環推出大型新盤應市,加上發展商開盤策略採取先求量後價策略,以貼地價錢開售,多個新盤獲得幾近「沽清」好成績,整體一手累積約2,600宗成交,較10月的1475宗彈升約76%,不但為今年以來最多,更創出近20個月新高紀錄,而售出單位則以中小型單位為主。
踏入12月份聖誕節為傳統購物旺季,但確診數字難以一下子「清零」,加上政府呼籲盡量減少外出,各大型商場食肆人流受影響,睇樓客亦會大減下,市民對樓市將持觀望態度,從而影響一二手市場交投量。至於樓價方面,住宅仍會處於易升難跌局面,原因目前是受「疫情」影響,市場對住宅需求依然存在,加上香港房屋供應長期不足,短時間內也難以解決,以及未來仍然處於低息有利環境。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之下,預期明年住宅樓價將會維持穩固局面。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曾幾何時,在香港有樓收租相當不俗,回報率高又穩定,買豪宅有內地公司客承租,細價樓如果是近大學屋苑,不單有大量內地學生高價搶租,甚至預先繳付一年租金,收益絕對有保證。不過,受到新冠肺炎影響下,經濟貿易以致升學均受影響,今年市場幾乎已無內地生來港租樓,而近期多家大型企業如航空大公司及旅遊公司出現節流行動,相繼大量裁員,導致本港失業率向上升趨勢,過往以地勤人員為主租賃市場東涌,出現退租潮,進一步拉低租金,被搶高租金的單位的情景一去不復還。就以大圍港鐵站旁的金禧花園,以往租金都頗為硬淨,兩房單位高峰期租金可以做到16,000至17,000元,不過,今年在沒有內地生支持下,情況截然不同,早前就有一個兩房單位,只能以9800元租出。
最近不少人預計樓價受到疫情影響大跌,甚至會出現97年大跌市。事實上,當疫情稍為緩和,只要地產商或者業主調整一下售價,本地購買力就會瘋起群湧,中小型住宅成交量率先反彈,多個新盤表現均有價有市,可見樓價企硬。點解會出現這個情況,就是本地大量購買力依然存在。
香港受到疫情影響,確實少了外來人士來港,旅遊零售最受打擊,尤以商舖成交量大幅減少亦是正常,寫字樓受到一定影響而出現租金下跌,少了國內大企業及富豪人士來港投資置業,沒有這群購買力,豪宅市場亦受影響,而惟獨中小型住宅樓宇則保持平穩,就算沒有外來購買力,近日新盤柏傲莊一推出,迅速沽清,第二期加價加推,仍萬人空巷排隊睇樓,錄得超額認購60倍,至於屯門住宅項目,地區及交通配套並非一線,依然有捧場客。原因今年本港有1.5萬至1.6萬個新樓單位落成,遠低於1980年代的每年3萬個,在供應不足下,一旦有新盤推出,只要訂價合理,市場反應熱烈。
目前租賃市場受到市場上的選擇較多,未來租金有下調壓力,個別有實力業主或按兵不動,但要業主降價放售單位,卻又不會。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受疫情打擊,各行各業受影響,近期多家大型企業如航空大公司及旅遊公司出現節流行動,相繼大量裁員,導致本港失業率向上升趨勢。業內人士指失業率與樓市息息相關,樓價會否出現97年大跌市,成為城中熱話。的而且確,失業率向上升對經濟構成一定影響,樓價亦因為經濟轉差出現下跌。然而,此刻樓市卻出現新常態,樓價與失業率呈反方向發展,從新盤及二手買賣市場,樓價均未見大幅下調,相反,發展商訂價合理,買家積極入市,就以大圍柏傲莊I 期「賓墟」排隊場面及錄得逾22,000票,兩日內售罄單位。
大圍大型住項目掀動市場情緒,直接帶動一手市場升溫,多家發展商乘勢加快推出項目應市吸納向隅客,亦希望在季內「追落後」,交出好成績。單是在11月份將有 8個新盤合共約3,661伙有機會同時推出,將掀起搶客戰。當中柏傲莊II期為最大型新盤項目,涉及1,413伙。確實,過往經驗失業率與樓市表現息息相關,不過,今次失業數字上升來自疫情影響,較集中在個別行業,中產階層或者大公司高級管理層受影響並不嚴重,而整體經濟增長可能有所調整,但仍然屬於健康水平。
樓市有比較好表現的原因是住宅房屋是基本需要,而且在新型肺炎吹襲期間,一、二手市場樓價仍企穩,反映市場的主要購買力仍然存在。其次,低息環境足以支撐樓市不跌,與97年的高息不同,置業成本及供樓成本都偏低,未來2至3年加息機會不大,減低買樓人士供樓壓力。加上裁員其實只是因為疫情短暫失業,只要疫情過去失業率就會回落。其三,香港總存款高企,到2022年第二季可達15萬1仟多億元,為購買力提供極大支持。隨疫情逐漸受控,短期內中小型住宅樓價不會大幅飈升也沒有劈價誘因,只會窄幅波動,估計波幅仍在5%之間。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上季樓市在疫情影響下,發展商推盤步伐放緩甚至押後,每月一手交投均未能突破千伙關口。踏入10月份,多個新盤部署登場,當中最矚目大圍站上蓋項目「柏傲莊 I」甫推出即吸引萬人空巷排隊睇示範單位,兩日已錄得7,000票預購登記,反映市場「餓盤」已久。由於項目坐擁鐵路優勢,區內區外交通配套成熟,物業可提供單位戶型由1房至3房,覆蓋的客源十分廣泛,按發展商公布首張價單涉及180伙,一房單位折實入場費628.9萬元起,是次定價貼近同區二手價錢,故帶動整體市場氣氛升溫。
現時香港房地產市場,與疫情息息相關,整體睇樓氣氛會因疫情稍緩及放寬人數好轉,原因每年仍有不少新婚一族或者小家庭,渴望置業安居,這股剛性需求令香港中小住宅樓價未有大幅下跌。事實上,現時樓市正處於好淡爭持階段,一方面疫情持續影響到本港各行各業,失業或就業不足直接影響經濟。其次,最近中美角力持續,令環境經濟增添不明朗因素,影響部分人入市信心。但另一方面,低息環境下,及放寬首置按揭後的剛性需求,推動上車購買力,市場對中小型單位渴求未有減退,價格企穩。
投資角度而言,全球央行爭相「放水」下,部分資產難免貶值,加上現時股市存有一定風險,在投資市場要獲利已不容易,正是買家「套股換樓」之時。相對香港物業市場基礎較穩健,地少人多環境下,投資「磚頭」相對其他投資項目而言,較有保值。始終「樓」可以自住亦可以出租,達到進可攻,退可守。
今次新盤「柏傲莊 I」推出的連鎖反應下,多個新盤趁勢加入戰場,資料顯示,單是9月份共有5個新盤獲批,涉及2,412伙,料在一手市場帶動下令全月一手交投可回升至約2,000宗水平。預料第四季整體樓市仍會以一手為主導,發展商為了追落後推盤策略採取「先量後價」,訂價較貼二手市場,料第四季至明年初,樓價將保持平穩。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近日確診數字由高位回落,加上政府放寬限聚令下,無論餐飲業、購物商場人流回升,一家大小趁機出外鬆一鬆,而物業市場整體睇樓量及氣氛同樣因放寬人數好轉,小業主議價空間亦開始收窄,市場陸續出現個別高價成交情況。當中位於天水圍Wetland Seasons Park第3期率先推出,發展商首批單位訂價進取,而港島區西營盤藝里坊‧2號同樣於上周六推售均獲得銷情理想,並且齊齊加價加推單位。本月下旬仍有多個主攻細單位的新盤推出,市場估計短期內將有6個新盤正面交鋒,包括位於長沙灣海珀、旺角海壇街傲寓等細價樓,令市場氣氛再次熱鬧起來,倘若疫情不再惡化市場仍具承接力。
香港地少人多,仍有不少年輕單身族,或者小家庭客渴望置業安居,礙於首期不足而望「樓」興嘆,雖然市場同一時間會有幾個市區盤開售,惟每個樓盤單位數目不多,單位間隔與面積偏向以細單位為主,若果發展商定價上取態以貼市價,早前政府放寬800萬元樓按,而樓價在800萬元或以下,相對入場門檻較低,既可迎合市場可承造高成數按揭的上車客需求,對樓盤銷情有一定保證。
現時香港房地產市場,與疫情息息相關,一旦限聚令進一步收緊,直接影響社會氣氛轉弱,購買力明顯下跌。近日疫情開始舒緩時,市場購買力陸續釋放,當中成交單位亦以逾600萬至1,000萬元的新盤單位佔比例最多。雖然整體經濟受多個負面因素困擾,包括經濟轉差、中美貿易戰、疫情反覆等等。對工商舖樓價走勢影響較深,成交量出現大幅萎縮,相對中小型住宅樓價影響較輕微,除了有自住需求,始終「磚頭」較有保值。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受到疫情爆發影響下,減低準買家睇樓意慾外,二手業主亦減少開放單位參觀,直接減低成交機會。與此同時,發展商亦難以大規模開展全新樓盤的銷售工作,令8月份整體物業買賣交投量按月下跌29%,只錄得5,390宗登記;按年度計算亦明顯下跌,按首8個月整體物業註冊量計錄得45,715宗,較去年同期55,030宗下跌17%,跌幅主要來自新盤及非住宅市場。而隨着近日疫情緩和,當局亦放寬晚市堂食限制,九月份氣氛相對樂觀,各發展商已加快步伐推售新盤,當中天水圍住宅項目隨即上載樓書,市場估計在月內可供發售全新住宅單位數目近2,000伙,料市場成交量可望回升。
現時香港房地產市場,成交未至於停頓,住宅樓價亦有回落,租金亦因經濟下跌而持續向下調整;而商業及街舖的租金及售價則不斷下跌。雖然早前疫情積聚了一定的購買力,在今年5月起疫情開始舒緩時,這股購買力陸續釋放,令到一手及二市場在五月、六月成交量回升,然而近月出現疫情加劇後,限聚令進一步收緊,令到整體經濟及社會氣氛轉弱,購買力未能持續,在八月份成交數字明顯反映出來。
世界各國都在量化寬鬆,加上疫情出現影響全球性,經濟投資活動陷於停頓,不少投資損失慘重,相對房地產抗跌力較高。長遠而言,筆者希望樓價軟著陸,樓價令到大多數人都可以負擔的水平,政府較早前放寬工商舖、非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上限,但未能帶動市況回升。現時住宅市道仍相對穩健,因為現在樓市沒有炒風,審時度勢眼前分明就是好時機「減辣」,或者調低苛刻的壓力測試,以及對新盤銷售的限制,以助更多港人能置業安居。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限聚令收緊下,直接窒礙睇樓活動,不單止打窒新盤推售步伐,亦令二手睇樓量及造價均跌,一些大型藍籌屋苑,如港島區太古城,8月份平均呎價1.75萬元;新界區沙田第一城,新近易手2房單位,呎價15,534 跌近14%,兩者樓價與年初相比,大幅回落逾一成。市場亦出現有個別較心急賣樓套現的業主,由於早年購入單位故願意擴大議價空間,就算低市價成交亦不致蝕本,只是賺多與少問題,惟成交個案拖低整體平均呎價。如疫情無法短期內受控的話,將加劇商舖結業潮,租金進一步下調,整體樓價預期短期內或出現輕微調整。
新冠肺炎疫情困擾樓市逾半年,不過大部分屋苑上半年仍有升幅,一手新盤亦出現熱賣加價,樓價在500萬元以下的細價樓在剛性需求下,無論一手或二手市場,「抗跌力」驚人,造價不跌反升,呎價錄得增長,至於樓價在1,000萬元以下單位所受影響較小。直至受疫情第三波影響下,令樓市再度淡靜,一手市場欠缺大型焦點項目推出,直接令八月份成交量下跌。
疫市下是否入市良機?相信困擾著很多人士。筆者認為買樓乃長線投資,在房屋供求失衡下,樓市多年來經歷種種挑戰打擊,仍然反覆上升,樓價早已突破97年的高位。若大家回望上半年度,本年初疫情爆發期間,發展商當時睇不透疫情的發展,大家只有延期推售,導致市況幾近死寂,樓價亦出現下調,直到抗疫漸成習慣,第二季疫情緩和時,多個新盤齊發,加上市場積壓購買力,一下子牽引出來重投市場,令成交量錄得新高,造價亦回升,住宅在上半年樓價更錄升幅。有危有機,疫情第三波將令樓價受壓,計劃入市的買家遇到心儀單位不妨大膽還價達成上車。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限聚令下,令飲食業及零售業所受打擊深遠,失業率正逐步上升,也會影響購買力。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傳統上「七」月份樓市旺季,但今年情況有別。受到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負面情緒再次升溫,加上政府推出新一輪收緊限聚令措施,除減低準買家睇樓意慾外,有不少業主寧願封盤,令二手睇樓及交投量下降,而新盤推售步伐或因應新限聚令而放緩,整體7月份表現較5月份遜色,預料7月份二手交投量由估計約3,500宗左右下跌至不足3,000宗水平。
至於新盤市場,已推出的新盤未受收緊限聚令措施的影響,當中位於屯門帝御‧金灣項目,在疫情之下仍能錄得截收8,563票,如此理想的登記數字,預計明天(1 日)開售當天將可售罄185伙。不過,未來大型新盤的推售步伐或因應新限聚令而放緩,在開售單位數量上有所調整。
樓價方面,今年初各行各業受疫情打擊下,當中零售業餐飲影響最大,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高企,因經濟下跌情況直接打擊工商物業,商業及街舖的租金及售價持續向下調整;唯獨是中小型住宅及上車盤,在今年5月起疫情開始舒緩時,市場積壓購買力陸續釋放,新盤成交量更錄得創新高,打破「五窮月」局面。六月份住宅樓市仍持續旺勢,新樓盤銷情情況理想,直至近日出現本地確診數字激增,影響層面更廣泛下,相信住宅成交量亦會受影響,預料第三季二手平均樓價則有機會回調2%至3%。在各項外圍及本地不明朗因素影響下,估計今年香港住宅樓價雖然未致大幅下跌,但仍會下調幅度約5%。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新冠肺炎經過一段時間「零確診」之後,近期疫情再度升溫,但似乎無減發展商推售新盤信心,其中位於屯門御海灣公佈第1期首批88伙,折實呎價由1.5萬元至1.96萬元,定價進取,以整批單位平均呎價計算,較同區早前開售「龍床盤」菁雋高約2%,對比5月份開售的市區盤長沙灣THE CAMPTON更高約5%,反映發展商對項目銷情相當有信心。
樓市經過二月份、三月份的疫情爆發時期,當中住宅物業樓價始終未見明顯回落,無論發展商或小業主平賣樓的情況均未有湧現,其後四月底成交量回升,於五月份整體成交量更創新高。就算近日疫情再爆發,但新盤熱度不減,位於長沙灣恆大.睿峰日前開售時吸引逾百人排隊,場面相當熱鬧,即日沽清54伙。今次銷售成績相當理想,取決發展商新增優惠,包括代付印花稅、免息免供優惠,特別提供代繳從價印花稅上限樓價3%,吸引不乏上車客、投資者,反映用家對後市具信心。
面對新一波疫情,飲食業及零售業受影響在所難免,樓盤要在「疫市」中突圍而出,吸引買家入市的方法莫過於發展商增添優惠條款,除了各種樓價減價折扣優惠外,還有定價是否「貼地」。現時市況受疫情升溫而有所影響,買樓的確有一定風險,故買樓人士需要了解疫情下個人的經濟是否穩健,需要作出充分風險評估才入市。在疫情未退下,樓價難大幅反彈,預期下半年樓市走勢會平穩中帶波動。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剛過去周六日,一手樓仍然成為市場焦點,當中將軍澳日出康城SEA TO SKY開賣次輪336伙,即日售出189伙,可供出售的2房單位更悉數沽清,有不少向隅客轉投其他新盤貨尾單位,促使一千萬元或以下貨尾單位受惠,即日錄得不少成交個案,顯示市場有龐大置業需求,並且資金充裕,在住宅成交量回升鞏固了樓市未有反覆向下跌。不過,租務市場面對不少利淡消息困擾,經濟前景轉差,失業率創新高,最近的社會及政治事件,不少業主寧願將單位放租而急於放售,致令盤源增加,租盤湧現下令租金上升乏力。據政府公布的5月份私人住宅租金指數,連跌9 個月,累跌超過11%,表現與同期樓價呈「一升一跌」的現象。
由於低息環境持續,目前大部分業主佔了六成供滿現時自住物業,就算再面對多一次沙士時期、金融海嘯風暴,以致最新冠肺炎疫症,住宅樓價未有大幅下跌,只出現短暫調整後,在四月份樓市已再起動,由於市場未有新盤開售下,令二手市場成交量大幅回升,五月份時多個新盤乘市場氣氛好轉出擊,同一時間多達六個新盤銷售成績錄得非常理想。最近接連推售的大型新盤,除了銷售成績保持理想,發展商在開售新盤定價方面如油塘新項目,定價上較樂觀甚至比之前更加進取,項目呎價相對同區已有30年樓齡的二手屋苑呎價高約四成,與近年推售的東九龍新盤則算相若。
在好淡因素拉鋸下,短期樓價將會在窄幅上落,從目前的經濟環境來說,由於疫情逐步好轉,隨着本地限聚令逐步放寬,零售、消費會稍為好轉,惟失業情況即使再續延一段時間,惟短期對樓市不致造成太大打擊,下半年樓市仍會以一手為主導,加上大環境是息口持續低企,在需求大、資金多、供應少基礎下支撐樓市。
「五窮六絕七翻身」,但今年初出現新冠肺炎疫症下,不單止影響全球經濟,甚至奪去寶貴生命。在疫症爆發初後,香港各行各業受影響,加上限聚令等實施,零售業餐飲首當其衝,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下,裁員凍薪比比皆是。幸而香港疫情發展轉趨穩定,市場情緒轉好,樓市在五月份時成交急速反彈,除了刺激二手表現回升外,新盤成交量更錄得創新高,打破「五窮月」局面。六月份樓市仍延續旺勢,於上周六(27日)發售的將軍澳日出康城第8期項目SEA TO SKY,即日幾近售罄沽出456伙,成績相當理想,反映市場有實質需求。
雖然近期二手市場放盤增多,放盤量達2.16萬伙,較去年同期39%,不過從整體樓市氣氛未見明顯轉壞,仍有買家追價、搶貨情況。如早前沙田好運中心單位開放睇樓,即時吸引逾10組客人迫滿走廊等睇樓,單位放盤僅一天,即以548萬元成交,較業主開價搶貴33萬元。而荃灣綠楊新邨極高層兩房單位,實用面積約445呎,業主早期買入,今次稍作調低叫價,最終以698萬元沽出,業主持貨`23年升值近兩倍,反映市場購買力持續。
現時一手及二手市場主要有本地客支持,觀乎發展商傾向採取「先量後價」策略以貼地價開售新盤,成功將潛在客戶群牽引出來,令積壓購買力重投市場。至於二手市場,雖然放盤源增多,但值得留意業主的心態,從近期成交的個案所見,急於大幅劈價求售的個案甚少,不少成交個案只屬於輕微議價即獲承接,加上大環境是息口持續低企,有助細價樓業主換樓改善生活質素,在剛性需求下,故相信短期內樓價出現大跌的機會不大。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五月份新盤十分暢旺,不單止打破「五窮月」局面,成交宗數創近一年新高,除了因為受感染新冠肺炎個案漸減,令市民入市憂慮降低,發展商採取「先量後價」策略以貼地價開售新盤,成功將潛在客戶群牽引出來,令積壓已久購買力重投市場。另一方面是受惠首置按揭樓價上限放寬,釋放出上車客及換樓用家購買力,導致中小型單位樓價持續平穩向上,連鎖反應帶動一、二手物業成交量上升。
現時一手樓市主要有本地客支持,從最近市場新盤成交量數字反映中小型住宅仍然有實質需求,單是5月份一手市場已售出約2,200伙,已創出去年5月後的新高位。在五月份內市場罕見出現同期有多達七個新盤開售,並且各有客源,個別新盤加價加推仍能取得好成績。中細單位的加價幅度,較大單位及豪宅新盤訂價明顯進取。踏入6月份,市場預計仍會有多達3,100伙登場,面對政治市下,預期發展商部署將會更為審慎,定價將會較「貼地價」,以維持新盤銷情。
香港樓市經歷無數次高低起伏,用家入市首要是考慮自己能否負擔得起首期金額、供款能力,中短期的樓價波動,未必影響其入市決定,因一般供款年期長達二十年或二十五年,短也說十年。因此在現時低息及低首期的情況下,新婚人士或年青的準買家情願加快入市。
未來樓市發展如何,當然不能單憑一兩個月市況就能百分百說得準確,當中一手樓市場相對工商物業及寫字樓仍然有較優勢。原因在疫情底下未可恢復通關,除了直接影響本地旅遊及零售業,同樣地,在缺乏內地客及投資客,寫字樓及豪宅需求受壓,加價空間有限。隨着疫悄逐步消退,當港粵澳有序恢復通關後,生活回復正常,樓市成交量轉趨正常化,無論成交量與樓價會增加。
疫情發展轉趨穩定,市場情緒轉好,樓市成交急速反彈,除了刺激二手表現回升外,新盤市場再次成為市場焦點,繼屯門新盤上周開售取得不俗成績,多間發展商把握近日市況升溫爭相推盤,在不足兩星期多達五個新盤迅速公佈售價及銷售詳情,其中位於天水圍新盤於明天(23日)發售,首輪推售約200伙,共收接約1萬個登記,超額認購49倍,有望成為今年收票最多之新盤項目,反映市場積存大量購買力,對本港住屋有實質需求。
今年初受疫情打擊,令樓市成交量及價格出現下跌,當中工商舖市場受影響最明顯的,首四個月涉及工商舖物業的成交只有825宗,較去年同期的1,700多宗大幅減少53%,其次工廈及寫字樓物業分別大幅回落60% 及56%。至於整體住宅物業成交,由今年1及2月,每月平均成交量2,000多宗的低位,回升至上月突破4,000宗水平,在樓價方面在市場氣氛最差時下跌5至7%,到疫情緩和時,加上筍盤被市場逐一消化,樓價已回穩,近期不論成交量或售價,均有回升趨勢,反映市場剛性需求強勁。
由於不少新盤項目早於年初已獲批出預售樓花,因疫情關係延後開售,預期未來日子,如疫情未有突變,市場將有更多新盤推出,有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各大發展商勢必趁勢搶攻市場。而要在眾多對手中突圍而出,定價成關鍵如以「貼地」價開售對銷售成績較為有保證。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縱使「限聚令」仍未全面解封,但在過去五.一黃金周樓市一如天氣般回暖,欠缺新樓盤情況下,不少貨尾盤受惠出現連環高價成交,尤以豪宅單位及特色戶更創下屋苑呎價新高成交,為發展商增加推盤信心。而打頭陣率先推售為屯門項目OMA by the Sea,成為頒布「限聚令」後首個開價新盤,首批單位有個別呎價低於1萬元作招徠,但實情呎價低於1萬元的單位只有一伙,整批單位價錢與同區相若,反映發展商對後市有信心。
今次疫情的發展及變化迅速,隔離措施癱瘓了多國人民活動及至整體經濟,股市、油價更出現極端波動,油價出現破紀歷跌至負油價,而本港股市亦有如過山車,零售飲食旅遊無一幸免,陷於冰封狀態。的而且確疫情爆發初期人人惶恐,二手業主心情亦受影響,令二、三月成交量跌至谷底,幸而在香港人共同努力合作,疫情在港已逐漸緩和,二手睇樓量於四月中回升,更連續18天沒本地感染個案,在過去五.一長假期,現實環境是無論一、二手睇樓量明顯升溫,四出於市場上尋覓筍盤,部份平盤更出現排隊睇樓現象及多組客搶一盤實況。無論一、二手市場均出現高價成交個案,有價有市,反映市場積壓購買力釋放出來。
從OMA by the Sea今次定價來看,整批單位與同區相若,呎價低於1萬的單位只有一伙為2座6樓B1室,面積463平方呎,折實呎價9,983元,反映發展商對地產後市保守樂觀。樓市氣氛好轉,加上市場積壓新盤不少,相信多間發展商會把握近日市況升溫傾巢而出推盤,由於市場有多達3,000多伙可供發售單位,換言之,貨源充足下發展商訂價上相信會採取「先量後價」策略,力吸市場用家及投資者。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隨着疫情緩和,早前觀望的準買家紛紛出動睇樓,二手市場方面,遇到心水盤源更錄得零議價成交,大型屋苑單位叫價較市價低5%或以上,更有多於兩組客人搶購的情況。尤以面積較小上車盤單位樓價跌幅相對舖位或工商物業跌幅較少,平均跌幅2至3%。樓價雖然漸見回穩,惟樓價能否重拾升軌,未來疫情變化將是最大關鍵。
一向以來股樓相連,然而樓價表現較股市滯後,各類物業下跌幅度亦不盡相同。目前是疫情的變化是影響後市最大關鍵,若遲遲未能減退,戰線拉得愈長,經濟受到打撃愈深,經濟衰退所帶來失業率急升,所引發骨牌式恐推低樓價。幸而港人齊心,疫情緩和,日前香港更錄得「零」確診,而連日來也是錄得單數字確診。雖然「限聚令」延長至五月初,但對疫情之恐慌心態已大有改善。
「限聚令」底下,各行各業受影響,連帶一手市場亦大受影響,多個大型新盤押後開售,但隨着近期疫情放緩,預期新盤可望在五月份解封,在新盤帶動下樓市可望打破傳統上五窮月。按目前已批出預售樓花同意書,但尚未推出單位的數量涉逾3,700伙,換言之,同時間會多達數千單位可供發售。為了追回上半年時間及銷售目標,各大小發展商將盡快出擊,並面對互相競賽,料推售時單位會採取「低價換量」藉以促銷,首批單位開價均會貼近二手價,甚至低市價推出吸引市場焦點,首批銷售後,再逐步加價。對於準買家而言,理應好好把握時機入市。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疫症爆發,各行各業受影響,加上限聚令等實施,零售業餐飲首當其衝,昔日五光十色的中環、人流絡繹不絕銅鑼灣、尖沙咀購物區,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下,顯得異常冷清。事實上,自去年社會運動爆發,加上中美貿易戰持續,已令整體經濟放緩,工商鋪需求下跌直接影響租金回落。今次疫情的發展波及全球經濟,經濟前景不明朗,如何開源節流是中小型公司或跨國企業最大的課題。
由於營商環境中短期仍欠佳,大小公司暫停擴充計劃,甚至收縮,當中來自金融、保險業及共享工作空間行業的需求縮減更加速了甲級商廈回調,直接影響寫字樓租務市場,個別企業為減低成本,由承租核心區甲級寫字樓,急速變陣轉戰非核心區甲廈,直接節省寫字樓租金支出,亦有小型公司縮減人手,令租賃市場需求銳減,創十多年來新高。
就連中區甲廈租金出現明顯下調,如中環皇后大道中九號最近有單位僅以每呎約57.5元租出,創下六年新低,亦拖累中環租金按月大跌一成,至於金鐘多座指標甲廈呎租重回「未嫁時」每呎40餘元的水平,包括力寶中心第2座,有單位僅以每呎44元租出。位於尖沙咀星光行高層戶約894方呎,市傳新近錄得以約876萬元易手,成交呎價約9,800元創該廈近三年新低位紀錄。
未來整體經濟前景仍受考驗,市場對商廈需求難以短期回升,在需求持續向下無論樓價及租金均呈下行的趨勢,料年內甲級商廈租金將下調15%,乙級區域的跌幅更會多達20%。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最近環球股市震盪,人心惶惶,大家暫時按兵不動。為了救市全球各國均推出「放水救市」的政策,令全球進入零息年代,目前低息環境相信仍會持續一段長時間,在「供樓平過租」料可吸引現時租客加快上車。事實上,香港樓市一直存在結構性問題,住宅供不應求,樓價稍下調已有人市,因為始終都要住,所以二手市場陸續有成交,並且集中平價樓盤。新一輪減息下,對租務市場會帶來一定的衝擊,尤以商舖面對自由行減退,再加上疫情影響,未來租金進一步向下調整。
面對疫情未退及股市波動,然而有危有機,市場開始「尋寶」,其中有個別發展商積極收購工廈地盤,據了解,位於長沙灣道916至922號全幢工業大廈,最近以6.4億元售出。同時亦有名人入市,購入大埔新盤天鑽低層特色花園戶,逾1,710萬元成交,買家為資深傳媒人。
除了住宅,商舖租賃市場受打擊較大,租金明顯下跌。早年舖租受惠旅客上升,當時自由行旅客消費高,特別奢侈品銷情佳,高級品牌為搶攻市場,不惜天價搶舖,租金在短短數年間以倍數上升。但今天自由行減退,再加上疫情影響,旅客人數跌至近乎零,品牌紛紛退場,高檔名牌鐘錶行及奢侈品人流如鯽光輝不再,不少公司結業離場,旅遊購物地區吉舖到處可見,直接影響租務市場。租金方面,奢侈品於高峰期時承擔每呎2,000元,即使租金下跌到800至1,000元水平,在目前市況下,沒有太多零售商能夠負擔,核心區租金跌幅也難估計,料新一輪退租潮陸續湧現,令租金進一步向下調整料三至四成。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近期樓價下調,業主不劈價就難以售出單位,一般減幅由10%至15%,個別單位甚至20%,隨即獲用家承接。新盤方面,位於將軍澳日出康城Ocean Marini上周六首推208伙銷售,即售出九成單位,在疫情下仍錄得不俗成績,反映市場仍有實質置業需求,用家只是等待平價盤入市。踏入三月份市場在減價盤下,交投氣氛雖有所改善,預料三月份的住宅成交只會略高於二月水平,估計只有約3,900宗,而首季數字料只有約10,200宗,按季料下跌約20%,成交量更是2016年首季以來新低。
疫情仍未全面控制,各行業所受影響不會於短期內完結,環球經濟出現更多變數,面對經濟逆境下,零售及高檔消費品、飲食業率先受到大影響,連鎖反應下其他行業亦會受影響,裁員潮、減薪潮等現象將陸續出現,隨之而來,失業率上升。過去多年來本港處於全民就業,經濟持續增長,故即使按揭利率上升,樓價未有因利息上升而大幅下跌,樓市調整在於心理影響多於實質因素,不過,目前環境有所不同,樓市處於向下行,倘若失業率上升1%,市場受更大衝擊,樓價可能會下跌10%,樓價調整尚未見底,筆者不鼓勵投機入市,但對於實質需求,如結婚置業或可伺機物色低價盤入市,最重要是量力而為,入市前應根據自己財政能力,留意利息支出能否低過租樓,更重要買樓前應找不同銀行進行預批按揭,以免大失預算。
目前香港已步入技術性經濟衰退,料失業率會進一步上升,加上外圍經濟環境前景亦不佳,預料樓價於上半年或會下調5%至10%,但由於本港土地及房屋供應嚴重短缺,加上息口走勢向下,樓價難出現大幅滑落。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市民近日除了關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外,最關心當然是政府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其中推出多項改善社會民生措施,有助紓緩近日疫情對社會的影響,不過對樓市方面著墨不多,亦堅持不「減辣」。
對樓市措施方面,預算案提出香港按揭證券公司將推出定息按揭試驗計劃,透過銀行提供每宗私人住宅貸款上限1,000萬元,年利率分別為2.75厘、2.85厘及2.95厘的10、15及20年期的定息按揭貸款,計劃提供更多貸款選擇予準買家,借款人在定息期內不受利率波動影響,有助買家預算及管理每月供款,惟計劃總貸款額僅10億元,受惠人數始終有限,事實上,本港炒家已大幅減少,如能放寬「辣招」或「減辣」,將更直接幫助「樓換樓」人士,有助隱定樓市發展,亦避免樓市步入寒冬。
土地房屋供應方面,最新預算案預測2020年至2024年每年私人住宅平均落成量約為1.96萬伙,較過去5年的平均數增加約25%,供應仍然非常不足,政府應利用淡市時機,加快住房供應,一來可以滿足市民住屋需求,二來更可以刺激經濟來加快投資信心。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政府今日(26日)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吳啟民表示,預算案推出多項改善社會民生措施,以紓緩近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社會的影響,其中落實為18歲或以上市民派發現金1萬元,更是歷來最高,相信對有助隱定民心,紓困力度可接受。
至於樓市措施方面,預算案提出香港按揭證券公司將推出定息按揭試驗計劃,透過銀行提供每宗私人住宅貸款上限1,000萬元,年利率分別為2.75厘、2.85厘及2.95厘的10、15及20年期的定息按揭貸款。吳啟民表示,計劃提供更多貸款選擇予準買家,借款人在定息期內不受利率波動影響,有助買家預算及管理每月供款,惟計劃總貸款額僅10億元,受惠人數始終有限,如能放寬「辣招」或「減辣」,將更直接幫助「樓換樓」人士,有助隱定樓市發展。
土地房屋供應方面,最新預算案預測2020年至2024年每年私人住宅平均落成量約為1.96萬伙,較過去5年的平均數增加約25%,吳啟民認為,供應仍然非常不足,政府應利用淡市時機,加快住房供應,一來可以滿足市民住屋需求,二來更可以刺激經濟來加快投資信心。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多個地方擴散,本港確診及懷疑個案亦不斷增加,市場氣氛出現逆轉,市民減少外出,消費意欲頓減,零售、旅遊酒店和餐飲、運輸等行業受重創,連帶樓市亦受牽連,雖然市場普遍認為「沙士價」慘況不會出現,但部份業主叫價取態回軟,二手市場低市價成交浮現,相信未來市場觀望氣氛會持續一段時間,樓市料會出現3%至5%調整。
受疫情影響,整體睇樓量急跌,過去周末不少屋苑更錄得「零成交」,不少準買家見狀趁勢劈價,更要求低市價最少一成才願入市。將軍澳居屋寶明苑一個開放式單位,原業主於去年10月放盤,開價375萬元,最終減價55萬元至320萬元(自由市場價) 成交,低市價超過一成,造價更重返2018年年底水平。沙田第一城向來被視為藍籌屋苑,有業主未SSD「鬆綁」離場,單位屬一房戶,放盤3個月,原叫價570萬元,減價63.2萬元,終獲買家以506.8萬元承接,由於業主持貨不足3年沽售,扣除樓價10%額外印花稅(SSD) 約50.7萬元後,賬面蝕讓約45萬元。
展望未來,艱難的環境在短期內料會持續,疫情令遊客減少來港旅遊購物,重創本地消費,高端時尚產品更首當其衝,私人消費開支大幅減弱,嚴重打擊市場氣氛,經濟下行壓力持續顯著,目前為止,政府及市民的防疫措施定必要做足,有效控制疫情才能隱定市民信心,守望相助才能共渡難關。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農曆新年長假期向來為傳統樓市淡季,加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市場瞬間仿如停頓,市民憂慮疫情,紛紛減少外出防疫,睇樓量亦隨即減少,個別買家表示「睇定啲」再決定入市,業主普遍亦未有大幅減價賣樓,雙方將會觀察後市再作部署,疫情現階段對樓價未造成太大影響,市場觀望態度濃厚,春節後出現小陽春機會甚微。
「沙士價」難現
今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勾起不少市民對於當年「沙士」在港肆虐的記憶,當年市民人心惶惶,樓市更陷入低谷。經歷2003年「沙士」一役後,市民的防疫意識提高,同時亦加強衛生及戴口罩,相信疫情能夠受控,樓市難再出現「沙士價」,本港料超過六成物業為現契樓,即大部份業主已供滿物業,現時業主普遍具有實力,並不會貿然以賤價賣樓,預料樓價不會出現插水式下跌。
防疫措施要做足,有效控制疫情才能隱定市民信心,若果疫情持續嚴重,會進一步拖累大市及經濟發展,零售、旅遊酒店和餐飲、運輸等行業受到極大衝擊,伴隨失業率增加等情況出現,不利社會長遠發展,樓市下行壓力亦相對增加,其影響力絕對不容忽視。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踏入2020年,樓市出現「小陽春」,市場交投回升,一二手成交量暢旺,市場氣氛保持穩定,中美兩國正式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兩國關係有所緩和,為市場及經濟注入穩定因素,連同其他本地利好因素帶動,樓市有望受惠,不少發展商密鑼緊鼓部署推出新樓盤應市,預計今年市區中細價上車盤仍會被看高一線。
回顧過去一年,本港樓市實際情況並非如外界想像中悲觀,住宅樓價由去年年初急速增長,其後數月受外圍及政治氣氛等利淡因素影響,樓市開始出現調整,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去年全年住宅樓宇(一手及二手)買賣合約錄得59,797宗,按年上升4.5%;總成交金額為5,487.95億元,按年則下跌1.9%,預計今年樓市將會平穩發展。
近期新盤百花齊放,天水圍新盤以低於二手市場價推售,收票反應相當理想,首輪開售381伙,其中375伙分層單位即日沽清,反映市民對上車盤的需求相當殷切,市場購買力仍在,加上政府早前提出放寬按保,無疑減輕上車客首期壓力,重拾置業希望,加上2020年適逢雙春兼閏月,是傳統結婚好年份,預料不少新人結婚,置業需求料會增加,購買力湧入樓市,有助樓市維持穩定。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踏入2020年,市場氣氛保持穩定,料未來會受利好因素帶動,樓市有望受惠。外圍因素如中美貿易磨擦有所突破,美國總統特朗普將與中方簽署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兩國關係有所緩和,有助穩定市場信心,吸引用家及投資者入市。一手樓市方面,各發展商密鑼緊鼓部署推出新樓盤應市,天水圍新盤以低於二手市場價推售,認購反應熱烈,成為2020年新盤「重頭戲」。
本地樓市方面,自去年10月中,政府放寛按揭保險樓價上限,買家入市門檻降低,有助推動市場換樓鏈,現有業主出售手上二手單位套現後,然後再換樓,中細碼單位放盤量上升,吸引一眾上車客承接,增加市場流動性。加上美國聯邦儲備局上月議息後,宣布維持利率不變,結果符合市場預期,更暗示今年不會加息,而2021年亦只會加息一次,料本港未來低息環境延續,降低買家借貸成本,對市場發展前景有正面影響。
今年樓市展望及預計方面,樓價料在窄幅上落,政府早前提出放寬按保,無疑減輕上車客首期壓力,重拾置業希望,加上2020年適逢雙春兼閏月,是傳統結婚好年份,預料不少新人結婚,置業需求料會增加,購買力湧入樓市,有助樓市維持穩定。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2019年即將完結,過去一年本港樓市表現仿如坐過山車,住宅樓價年初急速增長,其後近數月受外圍及政治氣氛等利淡因素影響,或多或少影響投資者及買家入市意欲,市場普遍持觀望態度,部份屋苑樓價開始出現調整,抵銷上半年樓價的部分增幅,並重返年初水平,預計全年樓價升幅只有約3%,相信明年當社會氣氛穩定下來,用家及投資者將逐漸重投樓市。
政府最新公佈《長遠房屋策略》2019年周年進度報告,推算2020-21至2029-30年度十年期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3萬個單位,較2018年就2019-20 至2028-29年度十年期公布的供應目標45萬個單位少2萬伙。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為70:30,未來十年目標提供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21萬個為公屋及綠置居和9.1萬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但預計未來十年公營房屋建屋量只有27.2萬伙,較目標仍欠2.9萬個;至於私營房屋單位供應,目標則為12.9萬個,較去年提出的13.5萬伙少6,000伙。
由此看來,未來私樓供應料會逐步減少,在求過於供的情況下,現有私樓或新落成一手住宅將變得更為搶手,對長遠樓價亦自然起穩定作用,處於優質地段的物業變得更矜貴,抗跌力更高。至於公營房屋方面,在新供應未到位前,預計部份資助出售房屋客源會轉投入市中小型私樓,預計中小型住宅價格會在5%至7%幅度上落。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踏入年底,本港受外圍因素及政治氣氛影響,旅遊、零售及餐飲等相關行業受到衝擊,單看樓市發展方面,經濟衰退等利淡因素或多或少影響投資者及買家入市意欲,市場普遍持觀望態度,整體成交量回落,但並非出現「插水式」下跌,當中細價樓基於實際需要,部份二手業主願意減價5%至10%,單位即獲買家承接,顯示大眾購買力仍然存在,未來當社會氣氛穩定下來,相信用家及投資者將逐漸重投樓市,料本港樓價短期內窄幅上落。
雖然近期市場充斥不朗因素,但對中小型住宅單位樓價影響不大,原因在於政府早前提出放寬按保,減輕上車客首期壓力,準買家預算充足可加快入市步伐,中小型住宅單位成交有望上升,而業主出售手上二手單位後,亦會套現再換樓,有望推動換樓鏈及帶動整體樓市轉活。至於一手市況方面,一手市場供應持續,個別發展商在新盤訂價傾向克制或低於二手市價,便獲準買家入市,故中小型住宅單位價格仍未有大幅回落,今年市況維持穩定。
明年上半年樓市走勢預測方面,外圍因素如中美貿易磨擦及本港政治問題料有所緩和,局勢漸趨穩定,樓市可望好轉,加上不少市民仍認為「磚頭保值」,買樓自用或投資仍是相對穩陣,本港樓市仍有支持點,中小型住宅價格預計會在5%至7%幅度上落,至於位於二、三線地區的工商舖,在空置率偏高的情況下,料價格會出現10%至15%調整。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本港受社會運動影響,樓市近期買賣交投減少,各大屋苑叫價及成交量相比月初變化很大,準買家出價洽購時亦紛紛鋤價,幅度達10%至15%不等。然而,影響未有令資金明顯流出香港,大眾購買力仍然存在,未來當社會氣氛穩定下來,相信用家及投資者將逐漸重投樓市,帶動整體樓市交投。
連月來樓市變化都有所不同,上月中《施政報告》提出放寬按保,首次置業人士可申請最高九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將由現時400萬元提升至800萬元,而申請最高八成按揭的樓價上限則會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協助首置人士上車。同時,政府推出「綠表置居計劃」恒常化後,去年已售出約2,500個單位,而房委會亦預計於下月推售兩個全新「綠置居」項目,包括柴灣蝶翠苑及青衣青富苑,分別提出828伙及2,868伙,合共提供3,696伙,實用面積約187至471平方呎,以市價四九折推售,售價由約82萬至約273萬元,相信對買家而言有一定吸引力。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香港現況相對不平穩,但本港經濟基礎穩健,港人仍然認為「磚頭保值」,買樓是比較穩陣的投資,加上低息環境持續,有利買家上車供款,故此上車一族只要遇到合適單位,仍會決定入市,對整體樓市起正面支持作用,冀望社會問題能盡快解決,買家能逐步返回樓市,相信明年樓價持續平穩。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樓市氣氛明顯轉趨活躍,買家遇心儀單位即入市,繼施政報告早前提出放寬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後,首置買家最為受惠,為一眾本來欠缺首期的買家帶來希望,與此同時本地個別銀行跟隨美國先後宣布減息,為11年來首次減息,出乎市場預料,減息降低借貸成本,有助減輕買家供樓負擔及紓緩企業壓力,及時為樓價及整體交投帶來正面支持,進一步刺激買家入市意欲,令整體市場交投再度上升。
二手市場近日成交不斷,過往積壓的購買力陸續釋放,市場有望重啟換樓鏈,大碼單位同樣獲買家青睞。沙田指標屋苑配第一城一個低層單位,實用面積853平方呎,亦成功以1,000萬元轉手,利好因素確實為樓市帶來「小陽春」。旺角居屋富榮花園低層三房戶,近日成功以738萬元(居二市場價) 易手,顯示二手居屋同樣受惠市況轉旺,承接力跟隨大市走勢轉強。
與此同時,一手銷情同樣受到帶動,新界區青衣新盤明翹匯首輪公開發售375伙,即日全數沽清,次輪推售292伙,市場消息指累收逾6,000 票,超額認購19.5倍,最終售出近七成,銷售成績理想。未來發展走勢方面,社會事件倘若持續惡化下去,對整體經濟帶來一定影響,短期內在實質需求支持下,相住市場買賣成交仍會集中以上車首置客為主。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近日樓市利好因素不斷,本地個別銀行先後宣布減息,為11年來首次減息,出乎市場預料,減息降低借貸成本,有助減輕買家供樓負擔及紓緩企業壓力,及時為樓價及整體交投帶來正面支持,加上施政報告早前提出放寬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後,首置買家最為受惠,為一眾本來欠缺首期的買家帶來希望,在「供樓平過租」的前提帶動下,進一步刺激買家入市意欲,整體市場交投再度上升。
樓市氣氛明顯轉趨活躍,二手市場積壓購買力陸續釋放,市場有望重啟換樓鏈,大碼單位同樣獲買家青睞。沙田指標屋苑配第一城一個低層單位,實用面積853平方呎,亦成功以1,000萬元轉手,利好因素確實為樓市帶來「小陽春」。旺角居屋富榮花園低層三房戶,近日成功以738萬元(居二市場價) 易手,顯示二手居屋同樣受惠市況轉旺,承接力跟隨大市走勢轉強。
與此同時,大市氣氛向好同樣有助帶動一手銷情,新界區青衣新盤明翹匯首輪公開發售375伙,即日全數沽清,次輪推售292伙,市場消息指累收逾6,000 票,超額認購19.5倍,新盤市場同樣熱賣。未來發展走勢方面,社會事件倘若持續惡化下去,對整體經濟帶來一定影響,短期內在實質需求支持下,相住市場買賣成交仍會集中以上車首置客為主。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施政報告放寬按保,新措施下首次置業人士可申請最高九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將由現時400萬元提升至800萬元,而申請八成按揭的樓價上限則會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對二手樓市即時起反應,不少業主聞訊後迅速反價或封盤,買家態度轉積極。有關措施獲通過實行,除了上車客選擇增多,亦有望釋放二手市場積壓購買力,重啟換樓鏈,令樓市發展更健康。長遠而言,政府應盡快放寬一千萬元樓價五成按揭貸款,以令更多有需要換樓人士可輕鬆換樓,亦有助打破中產人士住屋困局。
過往有不少上車客往往因首期不足,只能愈買愈細單位,專向「納米樓」埋手,近日屯門區一個納米盤,出現8宗撻訂個案,相信由於放寬買現樓首置按保,由400萬提升至800萬,可借90%樓按,買家經衡量過後寧撻訂選擇較大面積的單位,考慮日後家庭成員增加。施政報告公布後對一手市場起衝擊,多個新盤加速銷售步伐,不少發展商均採取低市價推盤策略,當中位於青衣「明翹匯」,首批156伙折實入場費432.1萬元起,若然採用建期付款,其中逾八成單位折實價低於800萬元,比同區二手大幅低水一至兩成,反映發展商取態「先量後價」,目的爭奪市場。
無可置疑,今次放寬按保措施,降低上車門檻,對上車一族提供更多選擇,不得不提準買家在入市前有幾點事項需要注意,當中包括用「新九成按揭」計劃上車的供樓負擔增加,若因經濟衰退引致的失業問題,會否影響家庭收入穩定性,樓價下跌帶來的風險等,簡而言之,上車亦應量力而為。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報告中提及首次置業人士可申請最高九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將由現時400萬元提升至800萬元,而可申請八成按揭的樓價上限則會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世紀21行政總裁吳啟民認為,有關措施獲通過實行,可加快市民上車圓置業夢,並且釋放二手市場積壓購買力,重啟換樓鏈,令樓市發展更健康。長遠而言,政府應盡快放寬一千萬元樓價五成按揭貸款,以令更多有需要換樓人士可輕鬆換樓,亦有助打破中產人士住屋困局。
吳啟民表示,過去政府為抑壓樓價,採取多項加辣及收緊樓按措施下,令近年二手物業市場流轉減慢,換樓鏈更出現斷層,原因不少準買家購入二手物業,難以支付高昂首期費用,導致上車難,換樓更難。現時市場購買力側重於一手新盤。原因很多發展商為了吸客,推出各式各樣按揭優惠及付款方法,對比二手物業按揭成數一般只限五至七成(樓價一千萬以上只是五成),促使準買家傾向新樓盤,形成一手為主導。今次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提高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針對現成二手單位,為買家提升購買力,加速二手物業市場流轉,有望打破近年來二手市場成交每下愈況局面,令一二手流轉達致平衡,亦有利樓市健康發展。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受到多項負面因素影響,由7月至9月期間樓市交投明顯放緩,當中一手市場亦受交通情況影響,本月(10月) 暫時只錄逾60伙一手成交。目前社會運動相信短期內未能平息,令發展商在推售全新樓盤時,除了考慮市場氣氛,亦希望透過吸引定價締造樓市轉機。
日前愛海頌公布首批單位售價時,發展商以「平霸」口號作招徠,又表示呎價回到三年前水平等,目的製造話題性以吸引廣泛買家目光,繼而喚起入市意慾。其次,連同愛海頌,季內仍有近2,000伙新供應有望應市,包括中國恒大屯門掃管笏新盤項目(1982伙)及萬科置業(香港)長沙灣營盤街項目(467伙)等,愛海頌發展商更採取「先量後價」策略,以確保銷情。
新盤定價須貼市價才能喚起市場關注,二手市場更走向調整期,因為負面因素持續,令業主的心理因素受到影響,叫價信心減弱,願意降低叫價,一般下調幅度5%至10%,即獲用家承接單位。目前二手市場出現「價跌量升」現象,樓市現時只是處於輕微的調整期,樓價出現大跌情況機會微。
樓市出現調整只屬短期情況,會否重蹈金融風暴時樓價大跌,出現大量「負資產」局面,筆者相信機會微,長遠來說樓市仍是上升軌。樓市經歷多次跌市後,香港政府對樓控作出多項行政措施,而金管局多年來亦不斷收緊按揭條例,令投資者幾乎絕跡於市場,改為用家主導。其次,香港大部份料六成物業已為現契物業,即大部份業主已供滿樓,再套現換樓亦不成財政壓力。即使未供完樓的業主,由於近幾年來樓價升幅不菲,普遍上升一至兩成,甚至三成亦存在,換言之樓市由今年5月高位至今只調整約3%至8%,即使往後樓價下跌兩成,樓價回到最初,但未至於「負資產」。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本港社會活動持續數月,至今仍未有平息的跡象,加上外圍存在不少不穩定因素,令處於熾熱的樓市氣氛急速轉冷,整體樓市成交量短期明顯下跌。面對樓價趨跌已成局,不少業主選擇面對現實,由原先靜觀其變及叫價強硬的態度,改為主動調低叫價吸客,其中沙田大型屋苑第一城,一個中層兩房單位劈幅逾一成才獲承接,原開價680萬元,最終以590萬元易手,減價足足90萬元或13.2%,普遍而言,樓市掀起一陣減價潮,對一眾準買家而言,亦由按兵不動轉向主動尋找「荀盤」。
一手樓市方面,位於南昌站上蓋新盤匯璽III首推352伙,近乎即日沽清,銷情理想,反映市場有實質需求,更重要買家入市十分取決於按揭優惠及定價。不少新盤密鑼緊鼓推售,其中位於九龍區的焦點新盤,長沙灣的愛海頌預計將上載樓書並緊接開價,若以貼市價開售,相信會受市場歡迎。
目前樓市動力來自本地市場,面對市場不明朗的氣氛,準買家入市態度普遍趨向審慎,但遇上心儀單位減價逾一成,仍獲市場承接。有市場調查發現,市場對置業意欲未有轉變,只是期待樓價進一步下跌,準備置業的買家必須謹慎評估個人負擔能力,一圓上車夢。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樓市經過一個多月的拉鋸狀態後,由於業主放盤議價空間明顯擴濶,不少中小型單位叫價減幅8%至10%後,隨即獲得市場承接,亦有不少換樓客趁機換貨或「細換大」,令9月二手交投量有所回升,當中如天水圍嘉湖山莊及沙田第一城兩大屋苑,截至本月11日為止,市場分別錄得16宗和14宗成交,成績不俗。
受社會爭議影響,過去數月發展商對市場仍採取觀望心態,至8月尾始有全新樓盤加入市場,當中不少為主打大單位的樓盤,由於豪宅相對涉及銀碼上較高,訂價及推售數量備受考驗,故發展商採取較惜售策略,發展商先推小量單位數目作為「試水溫」,與目前市況仍以中主型住宅為主導不無關係。由於多個新盤收票數字理想,發展商重拾信心,加速於月內推售項目,位於將軍澳日出康城的GRAND MARINI及MARINI於本周三(11日) 開售,前者推售182伙,即日售出七成單位,成績理想;而後者次輪推售136伙,只售出三成單位。
短期內預計有多個全新項目,如啟德尚珒‧溋及西南九龍匯璽III等已上載樓書,開售單位均以2房單位為主,主要反映市場需求。當中匯璽III首批單位定價與2017年11月同系匯璽II首張價單推出時的呎價貼近,正如發展商所言屬「時光再倒流價」,反映受近月本地樓市放緩,故發展商採取應變市場策略,定價吸引將成為買家入市的關鍵因素。
面對多項不明朗因素,二手市場表現十分淡靜,不少大型屋苑更罕有地錄得零成交。樓市經過近一個月的拉鋸後,個別業主放盤議價空間明顯擴濶,不少中小型單位減價5%至10%放售,隨即獲得市場承接,反映出市場剛性需求仍然強勁,不少準買家只是觀望市場走勢,希望趁調整期入市購入「筍盤」,一圓上車置業夢,令市場成交續現。倘若社會運動持續及中美貿易戰再次升溫,料樓市短期內難打破「悶局」,交投量仍會在低位徘徊。
目前樓市表現,樓價1,000萬元以下的中小型單位影響較微,由於剛性需求下,只要樓價稍為回落5%至10%,已有足夠吸引力讓準買家入市,反觀銀碼較大的豪宅單位而言,買家則會持觀望態度。至於商鋪方面,現時不少租戶提出減租三至五成的求,但一般位於旺區及商場商舖的業主多由發展商或實力雄厚投資者所持有,持貨能力較強,大多數業主寧願空置商場舖位一段時間仍不肯減租,故租客的減租機會不大。但對於民生區的舖位,由於較多業主為小投資者,承受風險有一定壓力,近日態度開始軟化並願意調低租金幅度,但由於減租幅度輕微,部份商舖仍未能獲承租。
無論住宅或商舖,其短期內表現均視乎示威活動有否緩解迹象,若社會運動持續下去,高檔消費品並非必需品,位於旅遊區商鋪在未來減價幅度將會進一步拉濶。至於住宅方面,平均減價一成的單位陸續獲用家吸納,反映市場仍具承接力,短期內樓價料會在窄幅上落。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近月來政治爭拗不斷加上中美貿易戰陰霾影響下,股市早已作出反映。樓市方面,二手市場陷入膠著狀態,豪宅更明確,縱使有個別業主調低叫價,但買家抱著「執平貨」心態,相對業主調節幅度仍有很大差距,8月至今成交量較上月同期減少近四成。目前局面,中美貿易戰爭拗以至本地政治事件未解決,持續愈久對整體經濟前景並不樂觀。幸好低息環境持續,實質利率維持負數,資金仍需尋求出路,而市民對中小型住宅置業需求仍然殷切,樓價未必會出現大幅調整,但下行壓力持續,預計下半年樓市或會回調約5%,抵銷上半年升幅。
面對重重的不明朗因素,一手市場表現遜色,成交量下跌。多個可供開售的新盤紛紛暫緩,上月尾至今只有位於荃灣映日灣推出,由於發展商以「貼地價」吸引大量用家入市,故首批單位仍獲超額認購逾22倍,成為今年新盤入票量次高的項目,按登記認購數字來看相信首批單位可以「清袋」。二手市場,近兩周業主放盤叫價態度已較為軟化,叫價不再以同類高價為依歸,不過買家持觀望為主,如果樓價較市場價平10至15%才會入市。但肯大幅減價業主不多,相信短期內成交量會維持低水平。
無可否認,若政治爭拗未獲解決,下半年本地經濟環境將面對下調風險,零售以至旅遊行業自然首當其衝。當中以專售高檔消費品及旅客為主旅遊區,生意額影響較明顯,涉及民生衣食住行的店舖影響相對較輕微。
面對目前政治環境所帶來經濟影響,政府推出一系列紓困措施,希望一系列措施能對經濟產生提振作用,但最終要平息爭拗方可治本。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上半年本地樓市受貿易戰陰霾影響,起伏不定,但踏入第二季,個別發展商調整定價,配合按揭新安排,令一手私樓買賣成交量大大回升,出現「量升價回」現象。近月社會爭議不休,二手市場成交量明顯有所回落,以新界區為例,元朗屋苑更出現「零睇樓」,二手成交量大大下降。但另一方面,卻無礙全新樓盤銷情,當中由鷹君發展位於大埔白石角浪濤,首批單位即日全數沽清,反映發展商定價只要能夠貼市,在剛性需求支持下,銷情暫時影響不大。
大埔浪濤銷售理想,發展商乘勝追擊即時加推,其他發展商亦加快步伐推售新盤,大型新盤陸續登場,當中位於港鐵南昌站上蓋匯璽III(匯璽第5期)及荃灣映日灣均已上載樓書。匯璽III(匯璽第5期)由3幢高座及2幢低座住宅大樓組成,合共提供1,172伙,單位實用面積由267至2,171平方呎,當中1房設計單位逾半數,屬於市場受歡迎的戶型。
另一個住宅項目映日灣的賣點之一是集合商業大樓、零售及餐飲等商業樓面,加上荃灣西站一帶有多個大型商場,例如荃新天地1及2期、如心廣場1期及2期、荃灣廣場,戲院、超市、各式食肆應有盡有,日常生活及配套齊備,預計如發展商定價取態克制,相信不愁用家入市。
據資料顯示,未來3至4年新樓潛在供應維持9.3萬伙,惟隨著政府去年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使私人賣地供應減少,雖然發展商加快銷售樓花,但政府覓地不易,而發展商亦放慢施工,兩者均使私樓供應量下跌,市民置業需求仍然殷切,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料樓價難會大跌。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甫入七月份,屯門單幢樓菁雋減價重推,反應相當熾熱錄得34倍超額登記認購,重燃一手市場推盤潮。其中位於大埔白石角浪濤隨即上載樓書,意味銷售工程隨即可展開。大埔區一帶在過去半年有多個大型新盤推售,單計白石角就多達五個項目先後推出市場發售,包括海日灣、海日灣II、雲滙、嘉熙及逸瓏灣8均已開售,但仍有不少餘貨,令發展商加價空間亦受限。今次即將推售全新項目朗濤提供723伙,主攻中小型單位,除了要面對同區其他五盤競爭外,亦要留意區外新盤競爭等,同樣主攻上車客,銷情如何關鍵在乎發展商訂價上取態。
數據顯示,單是六月份整體物業(包括一二手住宅、一手公營房屋、工商舖、純車位及其他等)註冊量錄得約6,211宗,總結上半年住宅成交表現,平均每月住宅銷售增至5,753宗,創下五年新高,備受市場需求中小型住宅造價仍然跑贏大市,累積價格升近5%,收復2018下半年的跌幅。預計下半年市況,將有1.6萬個新盤推出,為近三年推盤新高,在供應量增加、空置稅即將落實、中美貿易戰難有結果等因素下,料下半年樓價有一定壓力,然而大幅下跌機會微,主要需求龐大,只要價格合理,仍有用家支持,樓價會受消息所影響出現大漲小回,預計樓價下跌最多5%。
租務市場方面,踏入下半年將有不少新盤落成入伙,據初步統計近一萬伙,並且集中在新界區,較大型住宅項目為荃灣海之戀·愛炫美,另一個焦點項目為將軍澳日出康城晉海。由於將軍澳發展成熟及基建規模完善,市場租務需求大,承租力較強,相反九龍區啟德仍發展中,有不少新盤待推,租金叫價有一定壓力,盤源多反有利租客議價能力,不妨考慮。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香港樓價曾由去年高位回落近一成,但隨即又反彈收復去年失地。直至今年第二季貿易戰升溫,加上近月出現「政治爭拗」兩項因素牽動著樓股市場走勢,令投資市場蒙上一層陰影,樓市難免受到波及而一度靜下來,更有業內人士預料影響樓價大跌,甚至經濟有機會進入寒冬。但從新盤銷售成績來看仍然首日售出近九成單位,反映本港樓市不似受到影響,相反發展商即時把握機會搶閘推售新盤,多個新盤已準備就緒,其中新界西有接近五千多個單位魚貫入場。
雖然許多因素會影響本港樓表現,如政府政策、外圍經濟及政治、息口走勢、住宅供應、香港經濟表現等。今年樓市表現取決於中美貿易摩擦及本港的經濟及社會情況,相信政府今年也不會再出招加辣或減辣,基於剛性需求強大,現時購買力主要集中在1,000萬以下的中小型單位,估計2019年全年計一般住宅樓價將平穩或有輕微升幅,至於豪宅及超級豪宅樓價有望再上升約5%。估計未來幾個月一手表現仍會比較好,主要發展商訂價合理,加上提供各式各樣付款方法吸引準買家上車,料未來成交量佔整體成交三至四成,預期今年下半年交投會轉慢,全年約5.8萬至6萬宗成交,較之前估算6萬至6.2萬宗為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10年內,香港樓市曾多次經歷調整期,包括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只有「金融海嘯」般嚴重拖垮全球經濟,今次社會事件,對市場造成了短暫心理影響,樓價短期難免調整,業主大幅劈價散貨的情況也不多,以上述因素的發展來推斷,調整幅度有可能介乎3%至5%;至於長線看,在利好因素帶動下,樓市暫時未見有大跌之虞,料將平穩發展。
筆者﹕世紀21香港行政總裁吳啟民
踏入五月份下旬,樓市經一輪衝刺後,加上欠缺全新大型樓盤推出,就算推出的新盤貨尾,由於欠缺市場指標性,貨尾盤成交相對疏落。近日貿易戰持續升溫,一切再添變數,除了令金融市場率先受到衝擊外,樓市整體表現與月初熾熱情況亦顯轉淡靜下來。
今年首季,原本外圍經濟趨穩,中美貿易談判漸見穩定,令市場交投氣氛好轉,最近三個月新盤成交量不俗,累積宗數逾6,000伙,平均單月成交量突破2,000伙,反映市場積壓購買力不少,受到低價奏效引發一股強大購買力重投市場,情況比往年更大,不少買不到新樓的向隅客擔心「遲買更貴」,即回流二手市場物色「合心水」物業,圓上車夢,帶動樓市交投及價錢力向上升。
傳統上股市受外圍消息影響作出反應較樓市快,亦意味着不穩定的股市表現,令樓市蒙上一定隱憂。不過,暫時對本地樓價未有明顯的影響。在近三個多月,一二手市場經一輪衝刺後,樓價累積不少升幅,不少屋苑樓價已重回上年年底水平,甚至錄得破頂成交紀錄。在未有進一步利好消息下,相反因中美貿易戰升溫,或會對市場持份者的心理構成影響,增加買家觀望氣氛,致令買賣雙方出現膠着狀態,過去一周,各區二手屋苑同樣未見突出,整體交投量回落。
另方面,有部份新盤仍未批出預售樓花,發展商推盤步伐相對放慢,故這陣子一手市場成交量與月初比減少了,不及之前熱烈,相信樓價會持續橫行。未來倘中美貿易談判階段性破裂,樓價最壞情況是重回去年底水平。
筆者﹕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吳啟民
連月來樓市交投表現向好,無論新盤及二手成交量不俗,據統計首季成交量創近年同期新高;而且樓盤銷售表現方面的分布平均,並非集中一兩個大型住宅項目,在市場氣氛進一步轉熱下,不單止單幢樓銷情理想,其中位於九龍馬頭角住宅項目「瑧尚」即日售罄全部單位,屬近年罕見,連帶貨尾盤重推單位再現捧場客。由於中美貿易戰未有進一步惡化,加上美國暫緩加息,有利消息加強市場用家信心,令購買力得到釋放,群起出動買樓,令樓市氣氛升溫,發展商加快步伐推售新樓盤以應市,吸納不同客源,預料一手交投量仍會持續上升。
踏入第二季初,各大發展商已急不及待啟動新一輪推盤攻勢,當中恒基地產連環推出兩個市區盤,位於長沙灣住宅項目「家壹」緊接北角維峯‧浚匯開售。今年期內料有逾8,000伙新盤醞釀出擊,當中以中小型單位為主,其中位於何文田「瑧樺」,提供240伙,日內將正式啟動軟銷攻勢;而會德豐地產位於將軍澳的日出康城第7A期,提供616伙,及長實集團與市建局持有,位於長沙灣「愛海頌」,可提供876伙,相信發展商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後隨即登場。
除中小型單位主導大市外,不少豪宅新盤亦籌備今年推售,較受市場矚目的包括位於西半山波老道第一期住宅項目,以及位於渣甸山豪宅「皇第」等。大量單位在短期內推出,市場承接力難免受考驗,以大埔區為例,今明兩年多達7,513伙私樓落成,主要來自白石角6個新盤,單計未開售的「朗濤」及「海日灣II」,已經涉逾3,500伙,還未計其他項目的餘貨單位,明顯地該區屬供應量較多地區,供應量充裕下銷售成績備受考驗。發展商銷售策略上若要加快去貨,採取「先量後價」策略,以更貼市價推售,可確保一定銷售量。
筆者﹕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吳啟民
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樓價由去年初節節上升,直至去年第四季樓市吹淡風,樓價由高位開始下調,經歷大約3個月的樓市調整期。其後隨著中美貿易戰緩和,加上觀塘及白石角大型新盤以低價開售報捷,迅速成市場焦點,帶動樓市回暖,令一月份整體住宅交投轉趨活躍,部分屋苑成交量明顯上升。踏入二月份,因農曆新年長假期傳統淡季,故成交量放緩,展望樓市未來發展,香港經濟基調尚算良好,至於中美貿戰難以短時間解決,問題在於兩國之間矛盾如未有進一步加深,解決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相信今年上半年樓價表現平穩。
去年樓市可以「先升後回」形容,直至去年底至今年初因有大型新盤,再以低價招徠,加上臨近新春前,市場氣氛改善,原因為發展商懂得跟隨市場的反應作出調整,一手樓價調節升跌速度快,就以近期新盤首批單位開價貼近二手市場,令潛在購買力重投市場。踏入豬年,一手及二手樓市表現方面,預計成交仍會以新盤作主導,相信今年發展商推盤會採取以「先求量後求價」策略,銷情理想才審慎提價。以現時市況來看,樓盤以貼近市場價錢推售,適合市民承接力,銷情反應一定好,倘若發展商定價較進取,去貨速度則會較慢。
二手市場方面,去年迷你戶呎價勁升,相反3房或以上的中型單位,升勢較細戶慢,預計這個明顯的差距仍然存在,換樓客在換樓時要面對按揭限制,要先墊支雙倍印花稅,在限期內成功換樓後才可退還,套現完又未必足以負擔新單位的大部分樓價,令換樓階梯陷於停頓,中型單位流轉慢,成交量自然少,表現不及成交量多的細單位。
息口的影響對整體樓市已淡化,普遍預計美國今年的加息步伐會放緩,焦點反而會落在中美貿易戰上,如無出人意表的發展,隨着一手及二手成交量回升,整體樓價走勢將靠穩。
筆者﹕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吳啟民
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樓價由年初節節上升,到近兩個月樓市吹淡風,由高位開始下調,一手及二手成交量都嚴重萎縮,當中10月及11月的住宅物業臨時買賣合約數字分別跌至4,243宗及2,635宗,預料第四季全季住宅成交數字約9,400宗,令本季成為自2016年首季以來住宅交投量最低的一季。直至中美貿易戰緩和,消息對股市即時起反應,樓市方面位於觀塘全新盤凱滙,面對淡市下直接以低價推售,相對一手或二手還要低,迅速成市場焦點,相信受新盤帶動令樓市有望回暖。
過去旺市時,發展商訂價較進取,但觀塘全新盤凱滙以低東九龍新盤市價1至4成推出,首批單位折實呎價1.55萬至1.94萬元,甫推出成為市場焦點,首批單位可望一Q清袋,反映低價策略奏效。由於凱滙低價亦對其他樓盤定價帶來壓力,發展商已紛紛調整付款辦法、增加優惠、加佣來應對,以爭奪市場購買力。
中美貿易戰緩和對二手市場起正面影響,小業主期望樓價因此回升。不過,買家心態及對後市仍有保留,形成業主與買家之間對樓價的期望有差異,差距愈來愈大,直接阻礙交投量,料12月份二手成交量較上月少。不過,由於凱滙低價策略奏效,相信有助打破近期新盤的悶局,亦有望將此氣氛帶動至2019年。
展望後市,中美貿易戰會一定心理影響,但本港樓市結構上沒有出現問題,存貸比率低,即使再加息,息率仍維持2厘幾水平,加上需求仍存在,買家只是等待低位入市,故在低利率環境及需求下,有助穩定樓市。
筆者﹕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吳啟民
政府剛公布最新數據顯示,私樓樓價9月份跌1.4%,跌幅為逾兩年半最大,而二手市場減價個案蔓延,反映樓市正進入調整期。今次樓市進入調整非由供應變化所致,主要原因由是於外圍不明朗因素驟增,影響價格已處於周期頂端的物業市場,在投資角度而言,其吸引力相對失色;對用家來說,本地經濟前景未明朗及利率趨升,用家入市態度轉為觀望審慎,令市場成交量下跌。
受氣氛影響,二手樓市率先調整,就以早前出現個別居屋或公屋單位「創新高」成交後無以為繼,相反在樓市轉勢時該類單位調整幅度較高。而一直主導樓市的一手市場,各發展商並未放緩新盤推售步伐,登記入票氣氛依然濃厚,惟承盤率不及今年中樓市高峰期時成績,難再出現即日售罄推售單位場面,即日銷售量只錄得七成成績已不俗,不足五成或更低亦有,新盤銷售氣氛下降,主要少了投資客源,估計未來新盤開售時,發展商會因應市況變化調整銷售策略。
在貿易戰及加息的陰霾下,樓市氣氛轉弱,令樓價出現調整屬合理現象,但是否如市場所憂慮至出現大恐慌,甚至因樓價急跌產生負資產情況,則機會較低。原因即使樓價跌勢擴大,不過由於金管局過去幾年推出多項「逆周期」措施,收緊按揭成數,負資產的「安全系數」增加,即使跌勢持續,亦難重現昔日沙士時過十萬宗負資產狀況。
至於個別言論指大跌市已形成,樓市將走向大蕭條,似乎過於太早下定論。首先,外圍因素變幻莫測,本港樓市結構上沒有出現問題,存貸比率低,即使加息後息率仍維持2厘多的水平,低利率環境有助穩定樓市。
筆者﹕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吳啟民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上任後第二份《施政報告》,房屋政策仍是重中之重,提出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原先的「六四比」調整至「七三比」,公營房屋佔比達七成,若未來十年建屋46萬個目標不變,公營房屋或由原先的28萬個大增至32.2萬個,在資助房屋比例急增下,樓市出現短期受壓,個別放盤業主擴大議價空間,令二手成交有所增加。
如沙田居屋康林苑A座高層3房單位,實用面積645平方呎,單位於4月初叫價800萬元放盤,9月減價至738萬元,最終以698萬元(自由市場價) 成交,實用呎價10,822元。是次3房戶成交價跌穿700萬元。九龍區細價屋苑牛頭角得寶花園一個低層1房戶,6月時業主叫價520萬元放售,8月減至490萬元,本月再減至450萬元,最終以433萬元成交,4個月內累減87萬元,實用呎價15,355元,跌穿1.6萬水平,兩個單位造價同樣重返今年初水平,但反映只要價錢合理即有成交。
但公營房屋增加屬長遠房屋政策,對短期樓市影響遠不及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及近日股市大幅波動。因為中美貿易戰正拖累全球經濟,準買家入市慬慎,加上美國加息拖累股市下跌,在股票市場波動下,市場觀望氣氛更濃厚,外圍經濟轉差,後市不明朗下,有業主選擇減價沽貨少賺離場,亦只屬個別例子,對整體樓價未見影響。
而市場期望《施政報告》放寬樓市「辣招」,最終政府隻字不提,令二手市場續受壓,本月在多個新盤推售下,仍會一手主導市場。
筆者﹕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吳啟民